開源模型浪潮來襲,企業如何掌握 AI 主控權?
生成式 AI 的興起,為台灣企業與開發者開闢了全新的競爭舞台,也帶來一項關鍵抉擇:是採用功能成熟、部署快速的雲端大模型服務,還是投入資源打造可完全掌控資料、語言與決策邏輯的「軟體主權 AI」?前者能迅速上線並享受完整生態系,後者則能在自有環境中強化繁體中文與專業領域表現,同時保有合規與安全主導權。此分享將立足於講者自 2008 年以來協助逾 200 家亞太企業導入 AI 的實戰經驗,說明從開源模型精調、RAG 多模態知識檢索到代理協作與治理機制的完整技術路徑,並提出適用台灣產業的具體落地策略,協助開發團隊在大模型與 Agentic AI 的新局中取得真正的軟體主權。
聽眾收穫:
多年來,講者持續陪伴全球 200 餘家企業從「觀望嘗試」走向「積極佈局」,見證生成式 AI 如何重塑決策、流程與人才分工。這段歷程累積的洞見,將在本場分享中濃縮為一套可落地、可衡量、可持續優化的行動框架,協助台灣開發團隊在新技術浪潮中走得更快、更穩。
- 廣角洞察:深入解析企業導入 AI 的心路歷程與痛點,幫助參與者掌握全球趨勢脈絡。
- 選擇路徑:清楚比較「自建模型」與「外部雲端模型」的適用情境與影響面向,提供安全、成本與彈性之間的決策指北。
- 核心技術要點:系統化整理本地部署、私有化訓練及繁體中文優化的關鍵技術與可取得資源,為落地奠定基礎。
- 實務流程範例:以真實案例說明如何打造多模態知識檢索與多 Agent 協作流程,將 AI 轉化為跨部門生產力。
- 行動與優化指南:提供「如何啟動、如何衡量成效、如何持續精進」的具體步驟,讓與會者回到團隊即可付諸實踐。

講者
張智為
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
營運長
張智為(Eric Chang) 現任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營運長,擁有逾25年的IT產業經驗,曾任職於多家國際知名企業,包括 NVIDIA 與 HP,並曾擔任多所大專院校之客戶關係管理課程講師。
張智為在 NVIDIA 總部擔任超級運算部門亞太區負責人達15年,期間領導區域團隊擬定策略,並積極拓展生態系統建設,包括與開發者、獨立軟體開發商(ISV)、經銷通路及OEM的合作關係。他專注於新產品推廣與營收成長、業務機會開發、競爭分析及關鍵業務指標追蹤,涵蓋訓練與推論兩大領域的深度學習應用。此外,他亦負責協助各行各業在地化市場定位、產品包裝與導入策略的規劃與執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