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到導入AI模式開發 mySpringbootmall 專案

對象:後端工程師、技術主管、AI導入評估者


一、開場與轉型背景

今天要分享的是:「AI開發工具實戰與流程改造」,這不是純理論,也不是單一技術,而是從 一個真實後端系統 mySpringbootmall 專案出發,帶大家思考:

我們如何從傳統 Java MVC 系統,導入 AI 模型與智能功能?

工具怎麼選?流程怎麼改?部署怎麼穩?

有哪些坑要避?哪些流程值得複製?

這些問題不是 AI 工程師一個人能解決,而是需要你我這些系統架構設計者與實作者共同參與的流程升級。


二、mySpringbootmall 專案架構回顧

我們以 Spring Boot 建立了 mySpringbootmall 空殼專案,典型分層如下:

controller/

service/

dao/

model/

dto/

rowmapper/

util/

constant/

這是熟悉的 Java 後端開發模式,非常適合構建:

電商平台

訂單系統

資料管理 API

然而,當產品經理說:「我們要做個推薦商品功能」、「我們要加上智慧分類」……該怎麼辦?

答案就是:把 AI 功能以服務的方式導入,不打破原本架構,逐步演進。


三、從傳統架構到 AI 導入

傳統模式:Service → DAO → DB

AI 模式:Service → AI Model → 預測結果 → 回前端或入資料庫


實戰案例:推薦商品功能

我們新增一個 RecommendationServiceImpl,呼叫訓練好的 ONNX 模型:


OrtEnvironment env = OrtEnvironment.getEnvironment();

OrtSession session = env.createSession("recommendation_model.onnx", opts);


OnnxTensor inputTensor = OnnxTensor.createTensor(env, new long[][]{{userId}});

Map<String, OnnxTensor> inputs = Map.of("user_id", inputTensor);


OrtSession.Result results = session.run(inputs);

這樣就可以將模型推論的結果(如推薦商品 ID)傳回給 Controller。 使用的工具鏈:


四、AI 導入流程改造實戰

傳統流程(沒有 AI):


需求 → Java 開發 → Controller/Service/DAO → 上線 → 回報

導入 AI 後流程(AI 模式):


需求 → AI 團隊訓練模型(PyTorch) 

→ 匯出 .onnx 

→ Java 團隊整合至 Service 層(ONNX Runtime) 

→ 模型更新也能互替換

實務流程重點:

AI 與後端職責分離(清楚定義資料格式)

模型用 ONNX 載入,不綁定 Python

保持 Controller-Service 結構不變,易維護

可延伸為微服務部署,或支援 A/B 測試


五、流程導入常見錯誤與應對


六、結語與 Q&A

我們今天從一個空的 Spring Boot 專案開始,完整走過了:

如何改造開發流程支援 AI

如何選擇適合的工具(ONNX、ONNX Runtime)

如何讓 Java 工程師與 AI 工程師分工合作

如何保持原有架構清晰可維護

未來的系統不是寫得快,而是寫得能與 AI 共存、能不斷演進。



聽眾收穫:

使技術主管對於使用導入AI模式能有更清楚的概念,後端工程師明白自己的角色應做哪些事情與該如何與AI工程師合作,進而達到專案永續與成功的結果。

講者

許馥安(Grace)

合庫人壽
經理

在資訊領域擁有超過20年的經驗,從最早期的軟體工程師到資料科學家,再到數位行銷業務單位的經理,無論是在哪個領域都離不開資訊相關。深知未來透過資訊教育的普及,能解決小至個人日常生活飲食醫療住行,大至解決國際問題戰爭紛亂,國家的強盛與否都離不開資訊科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