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用 AI,而是和 AI 一起工作:一場來自開發現場的 AI 流程導入
這場分享聚焦於我在實際工作與 side project 中導入 AI 工具的流程實驗。
不是展示多強大的模型,而是探索一個關鍵問題:
開發團隊——尤其是小型團隊——要怎麼用低門檻方式,把 AI 真正導入日常流程中,提升效率與協作?
分享內容將聚焦於以下三個面向:
- 開發前:如何讓 AI 協助釐清需求、產出 User Story、Acceptance Criteria、API Doc,減少來回溝通與誤解。(如:流程自動化工具搭配大型語言模型 API,例如 n8n + OpenAI/Claude)
- 開發中與開發後:如何在程式碼提交流程中自動觸發 AI 進行初步檢查與回饋,例如產出 PR 註解、指出潛在邏輯風險或風格問題。(如:透過 GitHub Action 串接語言模型 API,自動分析 Diff)
- 導入歷程與反思:哪些方式真的有效、哪些目前還在摸索?團隊實際面臨的技術限制與溝通磨合又有哪些?
聽眾收穫:
- 學會如何以低成本、可調整的方式,將 AI 工具融入需求整理與程式碼交付流程。
- 看見開發流程中不同階段的應用場景,從「需求釐清 → 開發協作 → 程式碼回饋」都有真實範例。
- 理解導入過程中常見的誤區與挑戰,不論你是 PM、工程師還是主管,都能找到對應視角與啟發。
- 將 AI 從「會用」變成「會整合進流程」,打造適合自己團隊節奏的共創模式。

講者
楊騏(Jason Yang)
ViewSonic
Sr Full Stack Engineer
從事前後端開發多年,目前於 ViewSonic 擔任資深全端工程師,參與過跨平台產品與後端系統開發。曾擔任 Scrum Master、前端 Leader 及 Tech Lead,帶領團隊以敏捷流程推動專案進度、提升交付品質。近年聚焦於 AI 與開發流程的整合實踐,包含 OpenAI、Claude Code、n8n 等工具在需求整理、開發協作與 code review 上的應用,持續探索 AI × 開發的共創可能。